AI 盛况只是圈内的一场狂欢和豪赌
date
Oct 8, 2025
slug
openai-not-agi
status
Published
tags
碎碎念
AI
summary
type
Post
国庆假期慵懒的午后,一觉睡醒想法诸多,记录一二
整个国庆假期并没有特别关注 AI 圈内的事,彻彻底底的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,在外面玩的很开心,基本没怎么被打扰。马上就要开工了,脑子也会不自觉的想很多事,就一件一件说来。
OpenAI 不再 AGI,腾讯和字节必要打一架
目前只刷到了 OpenAI 的两个发布,国庆初的 Sora2 和国庆末的 Agent Builder,(内心 os:又有谁的长假过不好了),实话说很无聊。关于 Sora2 本身的观点,之前发在观猹上了,就不再论述了。总结下来一句话,如果是主打熟人社交,那它有个很强的对手叫任天堂。在我浅薄的认知里,一群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,要么聊天吹牛,要么各种游戏,无论是派对游戏还是打牌麻将,都比做个视频能带来更多的乐趣。
Sora2 只是 OpenAI 在内容社交领域推出的一个尝试产品,毕竟今年上半年一直有各种风声,这里的尝试分两方面,一个是技术上的尝试,以模型为核心是否可以打造一个爆款 C 端应用,以及模型是否达到了这样的水平。这里我的结论是,模型很强,但并没有看到颠覆性的苗头。视频生产水平我做不了评价,毕竟并没有完完整整对比过其他产品,但通过 Sora2 生产的视频并没有在其他社交媒体上成爆款,还没有被营销号转载,那说明还欠点火候,没有成为热点,可以对比 GPT-4o image 刚出那会儿吉卜力风格的热度也能说明一二。另一个是组织架构上的尝试,Sora2 的Cameo 玩法,应该是产品反哺模型迭代的产物。当团队里有一个很棒的创意想法,同时又有一些很强的算法模型的积累,如何整合并构建成一个产品?Sora2 是他们交出的一份答卷。首先是,我们现在的模型能做什么,然后是我们还需要哪些能力去让产品更加好玩?产研算法团队围绕这个点充分互换上下文,并且要有极大的想象力和执行力。
ok 回到这里我们会发现,以上两个点,特别是后者在这两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观点:产品要懂技术,技术要懂产品,要做复合型人才。OpenAI 并没有带来新的增量,只因他是 OpenAI 所以有极高的关注度。
然后昨晚 DevDay 发布的一系列内容,看得出来 OpenAI 想做的生态。

Apps in ChatGPT 和 Apps SDK,能够更好的让用户在 ChatGPT 使用和构建更多非对话为主的应用。但这个时候会发现,对话界面里调度不同应用,介不就是豆包调用各种智能体吗?再往非 AI 想一想,用户能在一个应用里调度不同的应用,介不就是微信的小程序生态吗?再和之前的风声串一串,介不就是微信生态吗?
微信本身的聊天 + 朋友圈的社交,结合小程序的各种玩法和一键分享,甚至还有公众号、视频号的内容沉淀,微店的电商体系,可能就是 OpenAI 想打造的社交宇宙。不过目前看来还是小虾米一支,短期内先看看在应用的丰富度上能不能打过豆包。
当然对应的,字节还有抖音做内容分发,剪映作为内容生产的机器,自带的各种特效工具效果强于很多 AI 创业公司的产品。所以字节和腾讯未来势必会在 C 端持续交火。
再看 B 端,AgentKit,这是一个画布式构建 Agent 的产品。扣子、dify、n8n 都做了 2 年多了,特别是扣子,发现靠 UGC 生产能用好用的 Agent 工具很难,所以扣子现在主打扣子空间,由一方构建好用的 Agent,让用户去使用。而 Dify 坚持做开源,也是在社区里积累了不少 star,应该是不少中小企业落地 AI 应用首选的产品了。
不清楚 OpenAI 未来的策略怎么样,但现在来看只是在复制市面上已经验证过成功的产品,用 OpenAI 的方式再做一遍,然后强势的成为行业标准。
最后从 OpenAI 此次发布的转型来看,靠前沿模型难以持续商业化,所以开始做很多应用层面的事情。目前并不需要这么高的智能,或者说是已经有的智能并没有很好并应用。在 AI 时代的下半场,更多关注的是 “我们应该训练人工智能做什么,以及我们如何衡量真正的进步?”并且最终构建出一个能用好用且有壁垒的 AI 产品,是一个大厂和初创公司都要解的核心命题。